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 文化> 文化聚焦> 正文

才有梅花便不同——诗乐文化中的梅花

作者:张漫忆(湘潭大学旋梯诗社、风华文学社指导教师)

今天,我们常说“梅兰竹菊”是“四君子”,似乎古已有之。其实这种说法的历史并不太久,据说最早始于明代,黄凤池辑有《梅竹兰菊四谱》,从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或“四君子”。像所有并称的人和事物一样,虽然是并称,但往往也有个先后或主次,“四君子”也不例外。那么,为何“梅”居首位?

才有梅花便不同——诗乐文化中的梅花

南宋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描绘了梅花成长中的种种情态。资料图片

南宋宋伯仁的《梅花喜神谱》,描绘了梅花成长中的种种情态。资料图片

几物并称孰先孰后,有一种语言学上的解释。著名学者余嘉锡说,如果二名并列,而平仄不同,除非二者有明显先后顺序,一般习惯上把平声字放前面,仄声字放后面。比如唐代诗人元白、韩柳,甚至司马迁和班固一般也被称为“班马”,而非按时间顺序的“马班”。

回到“梅兰竹菊”,巧的是“四君子”都是平声,不能以平仄排序。按出现在典籍中的时间先后,有学者说,竹出现最早,见于《禹贡》;梅出现在《诗经》和《尚书》;兰见于《离骚》;虽然在《尔雅》里就有菊花之名,但它在典籍中被人欣赏,则要迟至东晋陶渊明。

需要注意的是,古人提到梅,最早主要指的不是梅花,而是梅子。比起花,他们更在意梅的果实。《诗经》中有一首比较著名的《摽有梅》,据说这是周代南方女子急于求嫁的诗。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说:“在某种节令的聚会里,女子用新熟的果子,掷向她所属意的男子,对方如果同意,并在一定期间送上礼物来,二人便可结为夫妇。”在这里,梅起到了“媒”的作用。

五味中的酸,据说最早就出于梅味。在古代,因为酸味浓郁,梅主要起到类似醋的调味品的作用。《尚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礼记·内则》:“桃诸、梅诸、卵盐。”在古人眼里,梅子和盐一样重要,在祭祀和烹调中不可或缺。至今,云南有些地方仍然坚持用野生梅子炖肉,颇有古风。据说古人聊天时口渴便吃梅子润喉,于是梅子有“话梅”之称。三国时的曹操就有“望梅止渴”“青梅煮酒论英雄”两个与梅有关的典故。

赏梅始于汉代。《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佳树,有朱梅、胭脂梅。”西汉扬雄《蜀都赋》:“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可见两千年前,梅就已经成为园林树木了。

魏晋南北朝时,伴随园林的发展,梅花的审美开始兴起。较早的咏梅诗是北魏陆凯写的:“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梅花传递友情、带有早春气息的特点已经为人所知。杨万里《和梅诗序》里说,“梅于是时始以花闻天下”。

自《诗经》以来,中国文学中就有一种“比德”的传统,将山川植物的特性和人们的精神连接起来。而作为迎着寒风傲然盛开的梅花,在魏晋以后,逐渐成为士人所重视的具有独特精神表征的意象。

唐人钟情牡丹,不过也有关于梅花的名诗。著名僧人黄櫱禅师所作《上堂开示颂》意蕴深远,内涵丰富,“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如果不经历那透心刺骨的寒冷,哪有梅花扑鼻的芳香?借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并散发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而顿悟禅机,从而来劝诫世人应具有梅花的这般品性。

宋人爱梅花近乎痴狂。宋元时期,梅花文化进入鼎盛时期。梅诗、梅文、梅书、梅画等纷纷涌现。梅花在此时确立了群花之首的地位。也大概因此,在明人梳理“四君子”时,自然而然地把“梅”放在首位。

北宋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无妻无子,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他创作了大量梅花诗词,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咏梅之传世佳句。“暗香”“疏影”后来成了专门形容梅花的词。

南宋范成大是赏梅大家,搜集了十余个梅花品种,写成第一部艺梅专著《梅谱》。据说,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的石湖梅园时,正值梅花盛开,他自度新曲,用林逋的名句,填了《暗香》《疏影》两首咏梅词,这是较早的关于梅花音乐创作的记载。宋代咏梅诗数量庞大,宋末方回的《瀛奎律髓》中,特意列出“梅花”一类。陆游爱梅花也爱得痴狂,“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寒风中绽放着漫山遍野的梅花,陆游一时不知欣赏哪一处才好,他恨不得化身无数个陆放翁,好站在每一株梅花前,细细欣赏每一朵绽放的梅花。

元代的王冕也是爱梅成癖之人。植梅千株,自题其居所为“梅花屋”,《墨梅》诗云:“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关于梅花的“百咏”最多。关于梅花的名句,在百花中似乎也是最多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以后,梅成了音乐中的常客。清代《御定曲谱》就收入了北曲《落梅风》《梅花酒》《雪里梅》《梅花引》《雪中梅》等,南曲《望梅花》《蜡梅花》《东风第一枝》《一剪梅》《临江梅》《梅花塘》等。

琴曲《梅花三弄》最广为人知。“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审音者在听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东阁,处士之孤山也哉。”《梅花三弄》通过梅花借物抒怀,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雪霁天晴朗,蜡梅处处香。骑驴灞桥过,铃儿响叮当……”一曲《踏雪寻梅》,唱出了儿童骑驴踏雪欣赏梅花的场景。歌曲以轻快活泼的曲调抒发了人们赏梅时兴奋、愉快的心情。

毛泽东反用陆游词意,写了同题的《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伴随着“中国风”的音乐浪潮,流行歌曲《一剪梅》中“雪花飘飘,北风萧萧,天地一片苍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为伊人飘香……”的唱词,则让梅花高傲孤洁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梅花既是“四君子”之一,又身居“岁寒三友”之中,她高洁傲岸的特点和偏女性的特征,让她从“四君子”“岁寒三友”中脱颖而出,成为女性英雄人物的绝佳象征。这点被剧作家阎肃敏锐捕捉到,一曲《红梅赞》,既奠定了歌剧《江姐》的基调,又成功树立了女性革命英雄江姐的形象。“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通过歌谣式的唱段,《红梅赞》让红梅的形象与江姐的故事一起传遍大江南北。从此,梅花便以崭新的革命文化形象和气质为人们所熟知。

梅的品格与气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深深契合,她既有着隐士般的高洁孤傲,也有着革命志士般的铮铮铁骨,她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被人们所喜爱。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4日16版)

(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姓氏的字音吗?

    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姓氏的字音吗?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2023-11-24 09:59 姓史 字音
    150件新疆出土文献钩沉边疆历史

    150件新疆出土文献钩沉边疆历史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2023-11-17 10:13 新疆博物馆 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
    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2023-11-17 10:04 中国传统家具 黄花梨家具
    千年鼓乐复绕梁(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千年鼓乐复绕梁(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2023-11-14 10:16 西安鼓乐 文化遗产
    一页一卷 旧纸新颜(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一页一卷 旧纸新颜(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2023-11-07 10:27 南京博物院 文物保护
    越办越好,今年进博会更精彩

    越办越好,今年进博会更精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2023-11-06 16:46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人工智能

    把文艺创造写在传统文化沃土上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

    2023-11-03 16:50 文艺
    全球现存最早的足球专业书找到了!

    全球现存最早的足球专业书找到了!

    家人们,藏不住啦!你与大宋球星的距离只差这本书了!三个看点带你认识《蹴鞠图谱》

    2023-11-01 12:18 足球专业
    20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向老子拜师的?

    20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向老子拜师的?

    上为“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2023-10-31 12:52 孔子 老子拜师
    文史丨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文史丨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今天,一起认识越王勾践剑

    2023-10-30 17:22 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