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 文化> 文化聚焦> 正文

魏晋诗歌中的“我”字何以如此之多

作者:连晓雨、张明(分别系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中国文学的长河,是以诗歌为主流的”。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代诗歌的高峰是人们常说的唐诗,但魏晋诗歌同样是中国诗歌长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这些魏晋时期的诗人在中国诗坛上熠熠生辉,其诗作同样不乏名篇佳句。

阅读欣赏魏晋诗歌,会发现其中存在大量“我”字入诗的现象。据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的记载统计,魏晋诗歌“我”字直接入诗共涉及92位诗人的449首诗(累计858句)。从指向上来看,含“我”的魏晋诗歌除了少数指诗人之外的他人他物外,多数均指诗人自我,我们姑且称之为自我类诗歌。

魏晋诗歌“我”字入诗是较为明显的现象。那么,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字作为诗人寄托个体情感的重要对象,关乎诗歌主旨以及情感的传达,在魏晋诗歌创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诗歌内部发展来看,“我”字入诗,于先秦诗歌尤其是《诗经》中已多有所见,汉乐府中的“我”字亦是屡见不鲜,东汉无名氏所作《古诗十九首》中同样也有“我”字的使用。魏晋诗歌汲取前人这一作诗传统,在诗歌中使用了“我”字。

魏晋诗歌中的涉“我”诗句,有一些是对《诗经》诗句的引用或化用,诗人借此表现魏晋时代主题下文人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诉求。魏晋诗歌之“我”受《诗经》影响,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直接袭用《诗经》成句,如曹操《短歌行》“我有嘉宾”取自《小雅·鹿鸣》。二是化用《诗经》诗句,如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我行永已久”,化用《小雅·六月》“我行永久”。从以“我”入诗的魏晋诗歌对《诗经》具体诗篇的袭用与化用,能够看出魏晋诗歌所受到的《诗经》的影响。

尽管从建安到东晋,诗风是变化的,但在“我”字入诗这一点上的确是有共性的,这一共性与始于《诗经》的中国古代诗歌传统有关。中国古代诗歌的主体是抒情诗,情感抒发是作诗的目的。《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抒发的是诗人主体的情感,而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的“我”,无疑是诗人主体情感抒发最直接、最明显的指称。以“我”入诗写作诗歌就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传统,魏晋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发展阶段,自然符合中国古代诗歌的这一传统。

《美的历程》一书中提出,“从东汉末年到魏晋,这种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简单来说,就是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个体存在的强烈意识即人自身的觉醒,魏晋“人的觉醒”这一时代思潮,自然会体现在魏晋诗人的诗歌创作中。而以“我”字入诗,适合直抒胸臆,适合表现强烈归结于自我的主体情感,彰显主体意识之“我”,契合魏晋诗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现实需求。比如魏晋的羁旅行役诗,诗人们以“我”入诗,清晰表达了个人的主张与情感。魏晋诗人生当乱世,多有因不同原因而背井离乡者。行旅之“我”在艰难乱世寻求立足之道,在国家命运与个人境遇之间注入深沉忧思。大致说来有:羁旅而处家国百姓世界中的“我”,羁旅而处人世情感世界中的“我”,羁旅而处个体精神世界中的“我”。家国百姓境界中的“我”多是曹魏诗人写作的,个体精神世界中的“我”多是两晋尤其是东晋诗人写作的。这与曹魏到东晋思想发展的进程是一致的。

在“人的觉醒”这一时代思潮的影响下,魏晋诗人的羁旅行役诗写出了不同的“我”,其他游仙诗、隐逸诗等题材的诗歌同样彰显着“我”这一个体的自我意识与情感诉求。正如章培恒所说:“由于自我意识的加强,文学的社会责任感减弱了。文学创作首先不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政治、教化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自己,获得心灵上的快感。”

从汉语语言发展情况来看,“我”“余(予)”“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最早可追溯到甲骨文,在《尚书》《诗经》等先秦文献中使用的较为普遍。“朕”因作为帝王专称而退出第一人称代词的原因众所周知。“余(予)”的萎缩,“我”的使用越来越普遍,洪波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谦敬这一语义功能的不同,“我”由于没有“余(予)”“朕”那样的语义功能(“余”表谦卑,“朕”表尊敬),在使用上就没有那么多的限制,生命力强大,所以一直沿用下来。上古汉语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吾”。王力、向熹均指出古汉语口语发展过程中“我”取代“吾”的事实,且均猜测了取代发生的时代。朱庆之撰文认为,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除了“我”都退出口语这一重要变化,最晚在东汉时期已经结束。

据上述研究者的研究可以判断,“我”在魏晋时期应是存在且广泛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魏晋诗人欲以第一人称代词在诗歌中抒写个人情志,“我”无疑是最佳且最现实的选择。在自我意识觉醒的魏晋时代,诗歌中使用“我”更能突出抒情主体的内心世界,因为它广泛存在且在使用上没有谦卑与尊敬的语义功能。所以,魏晋诗歌以“我”入诗也是汉语语言自身发展的一个选择。

基于上述原因,魏晋诗歌大量使用“我”字就成为必然。“我”在诗中不单纯是第一人称代词,而且是具有相当表现力的艺术符号。它在魏晋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在魏晋诗歌中反映了时代风尚,代表着魏晋诗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展现了主体意识高扬的时代风采,呈现了诗人真实而复杂的心灵世界。在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无论主观上还是客观上,“我”字都必然会被诗人们用到诗歌创作中。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3日11版)

(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姓氏的字音吗?

    你能准确读出这些姓氏的字音吗?

    姓,是某一氏族或家族的共同符号。无论古今,每人都有一个姓。《百家姓》里所列的是一些常见的姓氏,这些姓所用的字较常用,易于辨认。

    2023-11-24 09:59 姓史 字音
    150件新疆出土文献钩沉边疆历史

    150件新疆出土文献钩沉边疆历史

    由新疆博物馆精心打造的“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自2023年8月亮相以来,不断吸引观众的目光。日前,记者来到展厅,在一件件跨越千年的珍贵文书中,品读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2023-11-17 10:13 新疆博物馆 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
    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近日,“澄古匠心——伍炳亮家具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该展览系统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伍炳亮40余载创作生涯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带领观众走进中国传统家具的艺术世界。

    2023-11-17 10:04 中国传统家具 黄花梨家具
    千年鼓乐复绕梁(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千年鼓乐复绕梁(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音自大唐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西安鼓乐,是我国保存完整的大型合奏乐种之一。通过东仓鼓乐社乐师们的创新演绎,西安鼓乐穿越千年,绕梁不绝。

    2023-11-14 10:16 西安鼓乐 文化遗产
    一页一卷 旧纸新颜(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一页一卷 旧纸新颜(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南京博物院是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依托单位、近现代纸质文献脱酸保护技术重点实验室。10年来,南京博物院在纸质文物传承保护方面持续探索,科研成果不断注入,文保能力不断增强,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接续努力,让古老纸张绽放更多光彩。

    2023-11-07 10:27 南京博物院 文物保护
    越办越好,今年进博会更精彩

    越办越好,今年进博会更精彩

    人头攒动在“四叶草”里,热情与期待传递在一次次握手和相拥中。11月5日至10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朋友圈大聚会。

    2023-11-06 16:46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人工智能

    把文艺创造写在传统文化沃土上

    走上发言席,网络编剧于小千先抛出了自己的思考:“面对当下创作火热而作品易朽的市场,我们和我们的作品何以生存,何以自处,何以竞争?”注视着台下的同学,他想了想说:“这次研修采风活动

    2023-11-03 16:50 文艺
    全球现存最早的足球专业书找到了!

    全球现存最早的足球专业书找到了!

    家人们,藏不住啦!你与大宋球星的距离只差这本书了!三个看点带你认识《蹴鞠图谱》

    2023-11-01 12:18 足球专业
    20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向老子拜师的?

    2000多年前,孔子是怎么向老子拜师的?

    上为“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2023-10-31 12:52 孔子 老子拜师
    文史丨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文史丨它是“天下第一剑”!剑主人你一定知道

    今天,一起认识越王勾践剑

    2023-10-30 17:22 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陈蕊
    chenrui@zhixun.china.com